【游戏故事】捞鱼记——文昌市幼儿园中二班游戏故事案例分享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5-07-07
游戏背景

在自主游戏时间,中二班的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兴奋地聚集在一起,他们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将一堆纸砖头巧妙地围成了一条的“小河”。随后,他们将五彩斑斓但形状相同的积木块倾倒入这条自制的“小河”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捞小鱼”游戏就此拉开序幕。

第一次游戏记录

起初,孩子们只是单纯地享受着捞积木块的乐趣,他们的小手在水中灵活地穿梭,每一次成功的捞起他们想要的那块积木都伴随着欢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游戏逐渐演变成了一场紧张刺激的比赛。孩子们开始比较谁捞得更多,他们不仅学会了在30以内的数目间进行比较,如22个明显多于17个,还懂得了将积木块排列整齐以便准确计数,避免了数错的尴尬。更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现出了良好的规则意识,他们严格遵守游戏的开始和结束指令,确保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游戏分析

好奇心与探索欲:孩子们对游戏材料充满好奇,积极尝试不同的玩法。

专注力与坚持性: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够长时间保持专注,不畏失败,持续尝试。

规则意识:孩子们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展现了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第二次游戏记录

第二次,这群充满创意的孩子们再次自发地组织起了“捞小鱼”游戏的第二轮挑战。作为教师,我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教育契机,决定在游戏中适当增加难度,以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提出,这次比赛不仅要比拼捞积木块的数量,还要比拼捞取特定颜色的积木块。面对这一新挑战,孩子们迅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当有不同意见产生时,他们机智地采用了猜拳的方式来决定最终的选择,这既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决策能力。此外,我还鼓励他们尝试在规定时间内同时捞取两种或三种颜色的且同一形状的积木块,或者是同一颜色但不同形状的积木块,再或者需使用工具(如夹子、勺子)捞取积木,以进一步提升游戏的复杂性和趣味性。这些要求能通过多维度挑战锻炼其核心能力,具体如下:

一、认知与感知能力:1.颜色与形状的分类与识别。孩子需快速区分不同颜色(如红、蓝、黄)和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并理解“同一形状”或“同一颜色”的规则。它的提升点:增强对颜色、形状的敏感度,建立基础分类概念,为数学中的集合思维打下基础。2.多条件逻辑整合。任务包含“颜色+形状”双重条件(如“红色圆形”或“蓝色不同形状”),孩子需同时处理两个维度信息。提升点:培养多条件逻辑推理能力,理解“且”“或”的逻辑关系,提升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二、手眼协调与精细动作能力:1. 精准抓取与操作。因使用工具(如夹子、勺子)捞取积木,需控制手部力度和方向,避免误捞到其他积木。提升点:锻炼手指灵活性、手腕稳定性,提升手眼协调能力,为书写、绘画等精细动作做准备。2.时间管理与效率意识。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需规划抓取顺序(如先易后难),避免因犹豫或操作失误导致超时。提升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优先级判断,提升任务执行效率。

令人惊喜的是,尽管难度加大,但孩子们依然保持了高度的专注力和应变能力,互相商量着,互相吸取经验,互相鼓劲加油,顺利通过了这一关卡的考验。

第二次游戏分析

问题解决能力:面对新挑战,孩子们能够迅速展开讨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团队协作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孩子们学会了相互支持、共同协商和决策。

创新能力: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灵活应对变化。

后续我的支持策略

1.提供丰富材料:继续为孩子们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设定递进目标:根据孩子们的游戏水平和兴趣点,逐步设定更具挑战性的游戏目标,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强化规则意识:在游戏中加强规则教育,引导孩子们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培养良好的游戏习惯。

4.鼓励团队协作: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教师反思

通过这次“捞小鱼”自主游戏,我深刻认识到自主游戏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途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幼儿创造更加丰富、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环境。

供图:洪娟娟

供稿:洪娟娟

审核:园领导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