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故事】“车”变形记——文昌市幼儿园小二班游戏案例分享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5-07-07

教育学家福禄贝尔说:“儿童游戏在教育上的巨大意义。他认为,游戏和语言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在生活变为独立的、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协调,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或发展儿童的积极性。”

游戏观察实录

第一次游戏:“车”

时间:2025年4月14日  

观察对象:符智杨、符基显、冯推伦

智杨一瞧见车轮,瞬间两眼放光,当即萌生了做车的念头。他迅速把车轮搬出来,接着拖来短梯子。基显和推伦瞅见这一幕,兴趣也被勾了起来,赶忙加入造车队伍。看到智杨搬来梯子,俩人立刻上前接力,齐心协力搭建。梯子刚搭好,大家就迫不及待坐上“车”。智杨又发现梯子是镂空的,马上找来垫子,伙伴们也默契配合,继续完善搭建。一番忙碌后,“车”大功告成,推伦和晓滢稳稳坐在车上,智杨和基显则当起“驾驶员”,开开心心“开起车”。

第二次游戏:车变“坦克车”

时间:2025年4月18日  观察对象:符智杨、黎行航、冯推伦、符策恺

游戏分享后,智杨的搭建思路有了新突破。他先把之前的梯子换成木板,第一块木板顺利搭好,行航接着去搬第二块木板。可不管怎么尝试,第二块木板都放不上去,仔细一看,原来两块木板长度不一样。智杨发现问题后说道:“不对,要找一样长的木板。” 行航听了,赶紧把这块木板搬回去,重新找了一块,这次两块木板完美衔接上。

智杨又说道:“等一下,我去拿垫子。” 没一会儿,他就搬来垫子,又搬来梯子,小伙伴们纷纷开心地坐到 “车” 上。行航兴奋地喊:“我有枪!” 智杨也跟着说:“我也要枪!”于是,他们找来几根长长的棍子,当作手枪“装备”起来。推伦和策恺在后面负责推车,一开始怎么都推不动,推伦大声喊:“策恺,一起推呀!”两人合力,“车” 这才缓缓开动。

一场“打仗”游戏就此开场,其他孩子瞬间被吸引,兴高采烈地加入游戏队伍,大家一起沉浸式“战斗”,欢声笑语在游戏区里四处蔓延 。

第三次游戏:车变“公交车”

时间:2025年4月22日  

观察对象:符智杨和多名幼儿

延续上次的讨论灵感,智杨对“车”改造有了新构思。他快步奔向材料区,先搬来长木板加固车身,又架起小梯子作为“上车通道”,还特意在车身后部加装长木板当作椅背。搭建过程中,他专注的模样,吸引了不少同伴驻足围观。当“新车”完工的那一刻,小伙伴们欢呼着蜂拥而上,抢着体验新座位。智杨则化身“专属司机”,在车旁用力推着,尽管累得小脸通红,嘴角却始终挂着自豪的笑容,眼神里满是创造带来的成就感。

教师识别

(一)幼儿兴趣与需求

1.幼儿对造车游戏有持续的兴趣,且探索欲不断增强,从简单组合到创意拼接,需求从满足基本功能到追求更丰富的玩法。

2.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对合作、社交的需求,希望与同伴共同完成游戏并分享快乐。

(二)发展水平

1.幼儿在搭建过程中感知了长度、平衡等概念,形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

2.从个体游戏到群体合作,幼儿学会了分工、协作、沟通,社交能力和集体意识得到发展。

3.展现出专注、坚持、主动思考等优秀学习品质,在兴趣驱动下不断探索和创新。

教师的支持策略

(一)环境支持

1.提供多样化的低结构材料,如不同长度的木板、梯子、垫子、长棍等,满足幼儿不同的搭建需求。

2.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探索和创作。

(二)经验支持

1.组织游戏分享活动,引导幼儿回顾游戏过程,梳理经验,如在第二次游戏分享中提问引导幼儿思考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2.在游戏中适时给予语言引导,如在智杨遇到木板长度问题时,通过提问启发其思考。

(三)隐性支持

1.退后观察,不直接干预幼儿游戏,让幼儿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如在第一次游戏中让幼儿自己发现和解决梯子镂空的问题。

2.捕捉教育契机,如在幼儿游戏主题拓展时,通过提供辅助材料或提问推动游戏深入发展。

本次“车”变形记印证了自主游戏的教育魅力: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建构认知,在合作互动中积淀经验。未来会带动更多同伴参与深度学习,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在游戏中持续绽放活力。

供图:冯燕

供稿:冯燕

审核:园领导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