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缘起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发现大班的孩子们对角色扮演和故事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在游戏活动时间,孩子们总会自发地模仿一些故事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表演。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表演天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团队协作和艺术表现能力,于是我们决定跟孩子们一起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舞台之旅”。
接下来,我们一起追随孩子的脚步,走进他们的故事吧!
初遇→小舞台
在游戏活动时,钰钰、雅文和彤颖三位幼儿在材料筐里发现了色彩鲜艳的塑料花束。孩子们兴奋地拿起花束和玩具麦克风,跑到户外空地,模仿电视里的表演节目。她们时而转圈挥舞花朵,时而将花束摆在地上当作“舞台装饰”,但因没有固定表演空间,表演过程显得零散且缺乏秩序。彤颖则举着花束边唱边跳。但因场地混乱,表演常被路过的同伴打断,有个声音着急地说:“要是有个专门的地方表演就好了!”
教师介入:以问题激发深度探索。
观察到孩子们的需求后,参与讨论:“如果有个舞台,观众就能更清楚看到你们的表演啦!可以怎么搭一个呢?”孩子们七嘴八舌提出想法:“用好看的小花!”“把纸板拼起来!”教师顺势引导:“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分工?”孩子们主动找来画纸在上面绘制“舞台设计图”,并商量出搭建计划。
通过商量讨论,孩子们对如何搭建舞台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行动的是雅文,立马去拿各种形状纸板搭建,但是纸板不够大,搭建不出来。钰钰提出:“这些纸板有点小,搭建不起来舞台怎么办?”,彤颖:“要是有更大的纸板就好了”,这个时候好畴突然发出开心的声音说:“我们可以拿很多块的纸板拼在一起呀,其他小朋友也很兴奋的来到好畴旁边,表现出开心又惊讶。之后,她们一起将舞台搭好了,彤颖若有所思地说:“我觉得舞台没有装饰不好看,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个舞台前景”。于是她们便找到我说:“老师,还有我们之前跳舞的花花吗?我们想做一个舞台前景”,我便找到了几朵小花提供给她们,她们就开始摆了,舞台搭建好了。
专属她们的小舞台→诞生
彤颖:“我当主持人,好畴、钰钰、雅文你们来表演”。
师:“哦,原来你们有主持人和表演的人,那你们觉得举办一场演出还需要其他的角色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观众!”
游戏分析
相对第一次表演,幼儿掌握了基础的动作和表情技巧,如能根据角色特点摆出相应造型,孩子们游戏能力明显得到了提升,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幼儿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投入,对表演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户外小舞台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综合性游戏体验。幼儿自主利用纸板、绒球、呼啦圈等材料布置舞台场景,开展表演活动,同时伴有玩球等其他户外游戏。游戏融合了搭建、表演、运动等多种元素,为幼儿创造了丰富的游戏情境,促进了不同领域的发展。
教师思考:幼儿喜欢表演,有展示自我登台表演的需求,需要教师帮助寻找合适的表演平台。幼儿对于舞台表演有一些了解,知道表演的基本流程及需要的材料。从整体来看,孩子们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还需要扩宽眼界,扩展新的表演经验。于是利用网络资源、书本资源、家长资源拓展孩子对于表演的了解。引导幼儿发现幼儿园里的表演材料,并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废旧材料,经过筛选将合适的材料投放到表演区。
总结反思
通过本次“小舞台”表演活动,孩子们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们在表演中增强了自信心和表现力,在自主游戏中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同伴一起交流探索,也会有很多奇思妙想,同时还能得到更多的经验。游戏结束后,幼儿还可以互相讨论,发现游戏中的问题,再想办法一起解决,这样也加强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亮点给与肯定,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已经具为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能力,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学习更多的合作策略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
下一步游戏推进
在游戏分享时,除了常规的舞台表演,可以尝试一些新的形式。例如,开展“影子戏”表演,利用灯光和幕布,让幼儿通过手影或自制的影子道具进行表演;或者尝试“桌面表演”,幼儿可以在桌面大小的舞台上使用小型玩偶、道具进行表演,这种形式相对灵活,能让幼儿更专注于角色和情节的展现。引入“即兴表演”环节。在表演活动前,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一些表演主题或情境卡片,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即兴表演。这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敏捷性和应变能力,同时也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供图:林春美
供稿:林春美
审核:园领导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