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支持”
观察是一门艺术
记录是一种语言
分析是一种能力
指导是一种智慧
它们是教师走进童心的桥
让我们聚焦幼儿游戏
让教育更有温度与价值
为了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进一步推进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充分发挥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独特价值,全面提高教师观察、分析、解读和支持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及时梳理、总结和反思教育行为,推进教师专业成长,2025年7月2日,我园大班组开展游戏案例分享活动。
大一班游戏案例
分享教师:韩笑意
以多次并以多种形式组织幼儿分享,如: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结合谈话、幼儿表征、一对一倾听、持续观察、跟进幼儿进行该主题游戏,以便了解在推进后幼儿游戏的进展,继续调整推进策略,引导幼儿向更深层次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大一班游戏案例
《开心奶茶店》
分享教师:殷晓婷
为了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发展,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提供更多类似的情境,鼓励幼儿和其他小朋友合作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大二班游戏案例
分享教师:云碟
在自主游戏中,孩子们运用天然木材的拼搭创设极具创造性的多元运动空间,在游戏中释放运动热情,发展基本动作和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实现身体素质、社交情感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我将继续支持孩子们在自主的空间里,在“跳一跳,够得着”的环境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充满欢乐的氛围里实现体能与心理素质的双重发展。
大二班游戏案例
分享教师:曾丹媚
关注幼儿游戏中的情绪变化,当幼儿因失败表现出紧张时,教师以共情语言回应:“站在滚筒上确实有点难,老师陪你一起试试!”缓解其焦虑情绪,建立安全感。当她在游戏中进步时,给予及时表扬,增强她的成就感和内在动机。
大三班游戏案例
分享教师:云洪月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展现出质的飞跃:从最初的简单搭建发展到能进行规划设计;从单一的材料使用到能灵活组合多种材料;从基础的角色扮演到能构建完整的游戏情境。这些进步不仅体现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更展现了其社会性交往能力的显著提升。
大三班游戏案例
分享教师:符少强
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探索的热情高,平时玩的室内很少有集体探索椅子,都愿意去尝试新的游戏玩法,如:尝试单脚站在椅子上,虽然多次掉下来,但是还是坚持练习,教师组织集体讨论,引导幼儿总结安全规则(如“不推挤”“轻拿轻放”“不争抢”)等。
大四班游戏案例
分享教师:林春美
在游戏时,除了常规的舞台表演,可以尝试一些新的形式。例如,开展“影子戏”表演,利用灯光和幕布,让幼儿通过手影或自制的影子道具进行表演;或者尝试“桌面表演”,幼儿可以在桌面大小的舞台上使用小型玩偶、道具进行表演,这种形式相对灵活,能让幼儿更专注于角色和情节的展现。
大四班游戏案例
分享教师:陈少萍
孩子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购物场景,通过游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角色和职业分工。能够初步了解这些职业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并学习到一些简单的社会交往规则。
大五班游戏案例
分享教师:符敏
在游戏中,看到孩子学习经验的一个再现(小塔、有相关的经验),在搭建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能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大五班游戏案例
分享教师:何湖叶
孩子们经过不断地实践,将一条多米诺变为两条。看着它们从一条线上的延伸,仿佛看到了他们创造性的迹象表现。
游戏是孩子的本能
承载着无尽的欢乐与成长可能
当幼儿投身游戏
我们见证了童年最灵动的模样
当教师深耕游戏
我们触摸到专业进阶的方向
供图:何湖叶
供稿:何湖叶
审核:园领导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