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自主游戏中,纸砖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建构材料。观察发现,孩子们在搭建中展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她们会自发结伴商讨计划,遇到困难时共同解决问题。随着经验积累,孩子们能熟练运用垒高、围合、架空等技能,并将搭建作品与角色游戏结合,创造丰富的游戏情境。
游戏过程
第一天游戏
时间:2025年6月18日
观察对象:林子涵、伍丹靖、庄怡轩、符珍夕
游戏开始时,四位幼儿围坐讨论游戏计划。
庄怡轩说:“我们房子里要有大床,睡觉会很舒服,还需要洗澡和上厕所的地方。”
林子涵补充:“我们还需要桌子、椅子。”
符珍夕提议:“我会做烧烤!”
商量后,孩子们分工搬运纸砖头,搭建了一个围合式的“房子”,并布置了床、烧烤架、桌椅和带厕所、淋浴的卫生间。
游戏后的分享环节中,在回顾游戏视频和照片时,孩子们发现房子的问题。
房屋是围合起来的,出入拿材料需要跳跃进出,缺乏门和屋顶等基本结构。基于这些发现,孩子们产生了改进“房子”的意愿,希望下次能搭建一个带有门和屋顶的完整房子。
教师分析
孩子们在搭建游戏时,能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家具和房间布局,并自然地运用到游戏中。他们自己设定游戏目标,和小伙伴配合得很好,从头到尾都很认真地完成了“房子”的搭建。不过有个小问题:他们搭的房子虽然四面都有墙,但忘记留门了,拿材料时要跳进跳出。看来小朋友们在考虑房子的实用性时,还需要更全面一些哦。
1.通过视频、照片引导幼儿讨论:“怎么让房子更方便进出?”鼓励自主发现问题。
2.协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合适的建构材料,适合当屋顶的塑料板、垫子,可作门框的椅子,支持幼儿在原有纸砖结构游戏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二天游戏
观察时间:2025年6月19日
观察对象:林子涵、伍丹靖、庄怡轩、符珍夕、陈盈彤
孩子们继续完善他们的纸砖房子。在搭建大门时,伍丹靖提议:“我们用纸砖垒高当门吧!”林子涵立即发现问题:“不行,纸砖太高会倒的。”经过讨论,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先用椅子当门框,再垒上纸砖加固,最后还用纸杯和圆木块装饰大门,既稳固又美观。
接着搭建屋顶时,孩子们先尝试用垫子,但发现“垫子太软会滑下来”;换成万通板后,又觉得“屋顶有点小”。面对材料限制,他们灵活调整,把垫子铺在地上当床用。游戏时,陈盈彤想加入游戏:“我可以一起玩吗?”符珍夕起初拒绝:“不可以。”伍丹靖提出条件:“可以,但你不能破坏房子。”陈盈彤开心地加入并帮忙搬材料。
游戏后的分享环节中,孩子们通过视频回顾发现:“万通板太小了,教室里没有更大的材料了。”经过讨论,他们决定:“下次去活动室找更大的材料搭屋顶!”。
教师的分析
我注意观察到孩子们在搭建屋顶时遇到了材料不适用的问题(垫子太软、万通板太小),这反映出班级现有材料无法充分支持他们的游戏需求,决定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索解决方法。
1.通过提问引导思考:“为什么垫子会滑?万通板为什么不合适?还能去哪里找材料?”
2.支持幼儿的探索计划,准备带他们去活动室寻找合适的屋顶材料。
第三天游戏
观察时间:2025年6月20日
观察对象:林子涵、伍丹靖、庄怡轩、符珍夕、陈柔汐、云蓓
孩子们展现了令人欣喜的进步。陈盈彤选择退出游戏,云蓓和陈柔汐加入游戏后,大家首先围坐一起绘制设计图,然后前往活动室寻找材料。伍丹靖拿起纸板看了看:“这个太小了,不够当屋顶。”最终她们发现了彩虹垫子,高兴地说:“这个大小正好!”在搬运途中,孩子们又惊喜地发现:“这些垫子可以拼起来当床!”。
回到教室后,孩子们架起彩虹垫子做屋顶时,林子涵指出:“中间有点塌。”他们立即用纸砖垒高当支柱,还放入旺仔牛奶罐加固。角色游戏中,伍丹靖温柔地扮演“妈妈”:“宝宝喝奶要睡觉了。”庄怡轩和陈柔汐配合地当起“宝宝”,其他孩子则在“烧烤”和“洗手”快乐游戏。整个游戏过程展现了孩子们日益提升的规划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本次游戏中展现出质的飞跃:从最初的简单搭建发展到能进行规划设计;从单一的材料使用到能灵活组合多种材料;从基础的角色扮演到能构建完整的游戏情境。这些进步不仅体现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更展现了其社会性交往能力的显著提升。
1.提供纸、马克笔等工具支持幼儿进行画出自己想要的设计图。
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协助寻找游戏材料。
3.通过观察记录,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性行为。
三天游戏的推进让我看到,当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和适当的支持时,他们展现出的创造力远超预期。从最初的简单搭建到如今能绘制设计图、创造性解决问题,孩子们的进步令人欣喜。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保持观察的耐心,在适当的时机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供图:云洪月
供稿:云洪月
审核:园领导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幼儿园